在今年年初举行的2015年拉斯维加斯国际消费电子展上,海尔、TCL、海信、中兴等中国品牌相继亮相引人关注。图为参观者试用参展的中国品牌手机。
今年年初,世界十大市场研究公司之一明略行公司的一项调查显示,23%的外国消费者能够至少说出1个中国品牌,而在2012年这一数字是3%。调查认为,中国品牌的成长与进步不言而喻,中国品牌未来仍有很大提升空间。连日来,世界舆论瞩目中国品牌发展,报道中国品牌成就,探究中国品牌成功的“秘诀”。
改革红利提供绝好机遇
“中国政府释放改革红利的决心,给中国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绝好机遇”。美国《福布斯》网站4月11日刊文指出,最近阿里巴巴、腾讯、小米等中国科技公司的动向引起投资者高度关注。文章称,中国宏观经济发展和宏观经济政策这个更大的基础和背景,才是影响中国公司发展的基础性因素,也是推动公司发展最重要的“单一动因”,中国科技公司将迈入一个新的良性竞争时代。
英国路透社近日关注阿里巴巴成立汽车事业部,依托其作为最大电子商务公司的大数据和生态网络,全面进入智能生活市场。分析指出,这样做的不只阿里巴巴一家公司,整个市场的多家科技公司正齐头并进,布局智能生活等市场。“中国政府深化改革,改革红利不断释放,为拓展市场提供了政策支持”。
对于中国品牌的崛起,《福布斯》网站刊发署名文章认为,中国品牌的成功与中国消费者购买力增强、对商品审美和期待变迁同步。未来随着中国继续由生产向消费转型,中国国内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,中国品牌也将在竞争中不断成长,获得更多认可。
科技研发成为增长动力
目前,作为全球最大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之一的华为公司已经在170多个标准组织和开源组织中担任核心职位,累计获得专利授权36511件。英国《金融时报》4月初对华为公司加大新型移动通信技术研发投入进行了报道,称在中国4G网络不断发展的当下,华为也在不断加大科研力量的投入。“高研发带来了高收入”,文章称由于4G网络技术近两年在中国的普及运用,华为公司2014年的盈利额同比增长了32%。
文章尤其关注华为公司准备再投资6亿美元于5G网络的研发,以及一系列智能网络的推广,例如将无线网络技术同传统的银行、农业部门的工作有机集合,使其工作流程更加信息化、智能化。文章称,这一系列的行动表明高技术产业在中国逐渐凸显,呼应了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两会期间提出的“互联网+”战略。“由于电子商务的极大发展,‘互联网+’正在成为当下中国的一个流行词汇”。文章提到,2014年中国电子商务实现同比增长49%,极大地将网络效率注入经济增长之中。
小米在刚刚过去的“米粉节”12小时之内售出130万台智能手机,创造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,总部位于美国的“数字趋势”科技网站等第一时间予以关注,并期待小米进军美国市场。本月23日,小米科技即将在印度发布的新品也引发关注,有分析认为,这是小米国际化的重要标志,新品发布宣传海报中说“i”来了,被认为是小米全面开启国际化时代。
《纽约时报》评论称,小米、中兴等中国智能手机崛起,并向国际市场挺进,对三星等传统智能手机生产厂商是一个现实挑战。“小米公司的新颖发展战略,依靠社交媒体和网络销售的全新商务模式,强调服务的理念,培养出的粉丝文化都为小米的成功奠定了基础”,“2015年将是小米国际化的重要试金石”。《华尔街日报》也认为,粉丝文化、消费者参与也是小米成为最成功初创公司的“秘诀”。